本論文是以1992年韓中建交爲主要硏究背景, 並根據過去韓中兩國的文獻 依序整理兩國建交的準備過程, 以及台灣與北韓對於韓中建交的反應和事後 對應策略。從過去韓國外交部的公文資料顯示, 韓國在全斗煥時期便已經開 始佈局韓中建交的基礎, 中國也透過韓國駐香港總領使館與韓國建立起非正 式的對話管道, 韓中兩國藉由此非官方管道進行建交前的初期準備工作, 當 時中國爲了顧及與北韓的關係, 同時也爲了積極封鎖台灣的務實外交策略, 中國與韓國初期的建交準備工作是在檯面下祕密地進行。直到1990年代, 中 韓建交的氛圍逐漸濃厚, 台灣與北韓也在此時察覺到韓中建交的情況以無法 避免, 台灣與北韓當時也爲了要突破國際孤立, 積極推展以經濟實利爲主的 外交路線,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 台灣與北韓展開了歷史性的接觸, 雙方的關係 在2000年之前發展到顚峰, 然而, 台灣-北韓關係在韓美日中等大國的國際現 實結構限制之下, 雙方關係發展以一直受到限制, 儘管雙方有多次的高層訪 問以及援助行動, 但是最後還是以單純的經濟貿易和觀光爲主的經貿關係。 本論文第一部分介紹韓中建交和台灣決定與北韓建立關係的過程, 第二部 分介紹韓中建交之後, 台灣與北韓關係的升級, 第三部分介紹台灣與北韓關 係的發展極限, 並且透過部分官方文獻來解析韓中建交之前, 韓國與中國的 內部看法, 第四部份則是介紹中國在韓中建交之後對北韓的見解與看法, 其 中該部分引用了部分官方文獻以及沈志華的硏究, 最後在結論的部分整理歸 納韓中建交與台灣-北韓關係的相互作用, 以及台灣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所扮 演的角色。
카카오톡
페이스북
블로그